對于BIM 這個詞,很多做建筑工程行業的人可能都聽說過。但大多數人其實并不知道BIM是什么,這個理念的意義又在哪里。BIM全稱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也就是建筑信息模型,它最早是由Autodesk公司提出的, BIM更將像是一個理念,一個平臺。這個平臺將建筑行業前期的模型,圖紙,工程量和施工階段的進展,構件關聯,安全質量信息,可視化以及竣工后的成本,工程量,場景全部囊括在內,是建筑領域的黑匣子。
BIM最直觀的就是建筑信息可視化,以前的施工人員都依靠二維的CAD圖紙進行施工,這在加工制作拼裝安裝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扁平化,協同施工也得不到有效的開展。BIM可以將我們的整個項目以三維、四維的方式展示在客戶面前,不管是從設計,施工,成本,質量,安全,運營等方面都比傳統的施工模式更加節省人工,成本。
如今BIM應用最先進的國家是美國,2018年美國在建筑行業的BIM采用率已經達到百分之九十以上,美國也發布了很多BIM方面的標準和規范,BIM從業人員需要考取BIM資格證書。美國BIM行業的發展已經有16年之久,而我國的BIM發展一直得不到好的體現,任何一個新事物的開展中間受到的阻礙以及艱難都是必然的。未來的BIM,必將如同互聯網對社會的影響一樣在建筑行業掀起信息化改革的風暴,也必將是以后建筑施工不可或缺的理念?,F在中國的BIM應用還局限在一些大型的設計院以及一些實力雄厚的建筑國企。雖然很多公司也將BIM的應用搬上日程,可說到底大家都是在試水,BIM前期開展很難為公司帶來可觀的效益,甚至會因為剛開展而使項目成本增加,利益降低。
中國的建筑行業有一個通病,就是上游和下游單位的交流很少,溝通平臺很少,施工單位想聯系上設計院,一個澄清或變更需要一兩個禮拜甚至更長,這中間要通過分包商,總包商,業主,再到設計院,然后一層層在傳下來,一般設計院很少跟施工單位進行直接聯系,甚至很多時候施工單位對設計圖紙有疑問想方設法聯系到設計院,設計院的答復卻是你們寫個澄清,然后交給分包轉給業主,然后業主發給我們,這種高姿態的協作方式使我國的建筑施工變得很不直觀。如果全國通行BIM,那么施工單位可以直接在BIM平臺上看到業主的設計信息,模型,計算書等各種前期資料,也可以對自己的疑問進行預判,不至于使施工進度滯后。上下游交流協同起來也會方便很多,業主可以直接通過BIM平臺看到當前的項目開展情況,施工安裝進度,哪些構件還未加工或者制作和到場。
要掌握BIM,一個人的能力是遠遠不夠的,BIM是一個協同開展的平臺,牽扯到一個項目所有部門的工作,設計,技術,質量,安全,工程,NDE,綜合。不說經營管理以及商務成本和生產方面,單單就設計和技術這一塊,涉及到的領域就太繁多了,開展BIM要用到很多軟件,Revit,AECO,Tekla,ArchiCAD,Nemetschek AG,Bentley,ANSYS,midas,blender,Rhino,Sketchup,3D Max,lumion,魯班,廣聯達等上百種軟件,這些軟件有建模的,出圖的,運營管理的,設計分析的,方案設計,造價,預算,可視化,動畫場景制作等等,小編自己是做設計分析,建模出圖,動畫場景和可視化的,就這些需要掌握的軟件就有20多種,這也是BIM發展比較受限的原因,只因為BIM太強大了,一個好的公司,如果將BIM完美應用到每個項目,對于公司后期的發展前景和利潤將產生巨大的影響。萬事開頭難,作為一個BIM從業者,真心希望BIM應用能擴展到全國建筑領域,畢竟這是一個很好的應用,對于建筑行業的發展只有好處沒有壞處。